2025年4月,中国电商行业迎来标志性政策调整。继1688、淘宝、拼多多、京东、抖音、快手等平台陆续宣布优化或取消仅退款规则后,这一持续四年的售后服务模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。新规明确,消费者若申请退款需按退货退款流程处理,商家对退款申请拥有更大自主权。这一变革不仅是平台经济逻辑的转变,更是对消费者、商家、平台三方权益的深度再平衡。
政策背景与调整进程
仅退款最早由拼多多于2018年推出,初衷是解决低价商品退货成本高、生鲜商品易损等问题,随后成为行业标配。然而,其滥用问题日益严重。数据显示,2024年部分平台恶意仅退款投诉量同比激增230%,商家因薅羊毛行为年损失超百亿元。2025年两会期间,国家监管部门明确要求治理仅退款引发的商户货款两空问题,推动平台调整政策。阿里巴巴旗下1688率先于3月取消仅退款,改为平台根据买家诚信判定补贴退款,商家无需承担费用。4月22日,淘宝、京东等主流平台跟进,全面取消该规则。
商家权益保护成核心动因
平台政策转向的核心在于缓解商家经营压力。1688作为B端批发平台,长期承担仅退款成本,挤压中小微企业利润空间,取消政策后商家售后处理时间缩短30%。快手电商在2024年11月叫停仅退款后,商家退货率下降15%,虚假索赔投诉减少40%。淘宝同步上线真实体验分体系,将商品质量、物流速度、服务保障纳入评价标准,并与搜索推荐挂钩,倒逼商家提升服务。业内人士指出,取消仅退款标志着平台从消费者绝对优先转向三方利益均衡。
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升级
尽管仅退款取消引发部分消费者对维权难的担忧,但平台配套措施同步完善。例如,1688对信用良好的消费者仍提供平台兜底补贴;淘宝升级异常行为识别模型,精准拦截恶意退款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同步出台《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》,禁止平台对交易施加不合理限制,为消费者提供法律保障。数据显示,2025年一季度电商消费纠纷调解成功率同比提升18%,证明新机制并未削弱消费者权益。
技术赋能与风控体系迭代
AI技术在此次政策调整中发挥关键作用。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智能风控模型,例如拼多多利用AI识别异常退款账号,准确率达92%;1688的账号诚信体系结合交易历史、投诉记录等维度,实现退款判定自动化。此外,抖音引入体验分系统,对高评分商家免除强制退款干预,既降低平台运营成本,也减少人工判定的主观性。
行业影响与生态重构
政策调整直接推动电商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服务战。淘宝商家反馈,取消仅退款后客诉响应速度提升50%,因恶意索赔导致的库存损耗减少。拼多多头部家居商家表示,售后团队规模缩减20%,可将资源投入产品研发。另一方面,平台角色从裁判者回归服务者,例如京东将纠纷处理权交还商家,仅对争议案件保留仲裁权。分析认为,这有助于构建平台搭台、商家唱戏、消费者监督的健康生态。
争议与挑战并存
政策落地仍面临现实考验。部分消费者担忧退货流程复杂化,尤其是生鲜、大件商品。对此,平台针对性优化品类规则:生鲜类保留48小时快速理赔通道,家电类提供免费上门取件服务。商家端则需适应更高服务标准,某服装店主透露,新规实施后因尺码问题引发的退货增加,倒逼其完善尺码表和视频解说。监管层面,如何界定恶意退款与合理维权仍需细化标准。
未来趋势与全球启示
中国电商平台的这一变革或成全球范本。美国零售联合会数据显示,2024年全球电商退货欺诈损失达740亿美元,亚马逊已启动仅退款政策评估。国内专家建议,平台可借鉴1688的诚信补贴模式,建立双向信用体系;同时探索区块链技术存证,实现交易全流程可追溯。商务部研究院指出,电商行业正从流量驱动转向信任驱动,政策调整将加速劣质商家出清,助推供给侧改革。
结语
全面取消仅退款绝非简单规则变更,而是中国电商步入成熟期的必然选择。当行业规模突破15万亿,粗放式增长难以为继,唯有平衡各方权益、回归商业本质,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。正如阿里巴巴CEO张勇所言:保护商家就是保护消费者,健康生态才是平台最大竞争力。这场始于售后政策的变革,终将重塑整个电商生态的底层逻辑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。发布者:贝多财经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ogmc.com/4245.html